從近期各級紀委通報的違反中央八項規(guī)定精神典型問題來看,因違規(guī)配備使用公務用車而被查處的問題占比不低,其中“公車私用”、“私車公養(yǎng)”等問題比較突出。這反映出,雖然公車改革工作持續(xù)深入,個別領導干部的思想觀念和工作習慣卻仍在原地踏步。
公車改革,除了從節(jié)約行政資源的角度來考量,最終目的意在糾正官本位思想,從源頭上杜絕少數(shù)部門、公務人員違規(guī)配備使用公車等不正之風,遏制車輪上的腐敗。
從不少黨員領導干部身上,可以看到一些令人欣喜的新氣象:車改正逐步祛除掉黨員干部身上的官氣,讓官員的身份更接地氣。許多黨員干部采用駕私家車、步行、乘公共交通,甚至是當下時髦的打車軟件的方式適應車改新政。公車規(guī)范了,車輪上的奢靡也就自然沒了土壤。
然而,在個別對公車已習以為常的領導干部看來,彰顯身份的公車沒了,他們的心就慌了,渾身感覺不自在,依然懷念過去的風光。在這種心態(tài)的支配下,僥幸心理占了上風,開始變著法兒搞變通、軟抵抗。有的拿“沒有公車”做不下基層的擋箭牌、有的夸大車改影響工作的論調、有的搭公車辦私事、有的用私車揩公家油……
一些黨員領導干部就這樣在“隔著玻璃走馬觀花”中,丟掉了艱苦奮斗的優(yōu)良傳統(tǒng)和執(zhí)政為民的公仆情懷,追求奢靡享樂,公車儼然成其身份等級的標識。久而久之,屁股坐得舒服了,步子邁得少了,便宜占慣了,自然也就吃不得苦。這種“轎子抬出的老爺作風”不僅拉開了黨員干部與群眾的距離,更易引發(fā)作風問題。
公車改革的順利實施,除了嚴明的紀律保障,更需要黨員領導干部內心的自覺。車改必然會帶來新變化,也會讓一些人不習慣,如何更快地適應,首要的是認清車改的意義,并從個人心理到行動上作出積極的改變。從某種意義上講,車改首先要改變的就是“官念”,解放一些領導干部的雙腿,使其深入到普通群眾的生活中去,讓鋪張浪費少一些,讓作風更嚴更實。改革會觸動一些人的“奶酪”。如果動力不足、被動接受,面上應付、而不“從心”作出改變,就會被改革拖著走,自然感覺不適應;如果還抱著以前的“官本位”思想,對以前坐公車的習慣念念不忘,計較個人的利益得失,沒有好處不干活,不舒適不干活,拿公車改革當幌子不作為,必然會挨問責的板子、黨紀的鞭子。
觀念一變天地寬。公車改革與改進工作作風、踐行群眾路線相輔相成。對于廣大公務人員來說,“車改”不光是制度上的更新,更要從個人做起,切實改觀念、改習慣、改作風。改革面前,更需要每個人內心深處自覺改變。
(來源:中國紀檢監(jiān)察報 編輯:黨群工作部楊小杰)